还记得小安次来到两个黄鹂时的情景:低着头,脸上没有一丝笑颜,问他问题概不回答,连摇头点头的肢体语言都没有。小安的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已经有好几年了。小安一直留在东北爷爷奶奶身边,奶奶对小安的要求很严厉。从2-3岁开始,小安就结结巴巴说话。到上小学的时候也没有好转,爸爸妈妈着急了,就把小安接到北京。
一个突破口:白雪公主的故事
小安来到北京1年了,面对新的环境,小安竟变得不自信、不合群、性格孤僻,结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的父母更着急了。他们看了医生,也找了很多语言矫正机构,效果都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在网上搜索到了【两个黄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小安来咨询。两个黄鹂的肖老师详细地了解小安的情况后,制定了一个学习方案。
节课小安很不配合。由于小安的语言表达有障碍,他几乎不说话,非常不自信,他怕别人笑话他,于是就选择沉默。在课堂上,小安总以一种非常消极的心态对待,唉声叹气、双手捂着肚子歪歪扭扭的站在教室里晃,有时还会躲在角落里抹眼泪。怎样才能让小安尽快摆脱这种状态,喜欢与人沟通,愿意配合,对自己充满自信呢?与小安父母课后交流的时候得知小安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我们就以此为突破口,终于让小安得以配合和参与!
老师发挥想象力,把白雪公主的故事延伸。当讲到白雪公主遇难时,老师语调急促。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搭救白雪公主,可是到底谁来呢?喜欢白雪公主的小安按捺不住了,他激动的说:我…来,让…我救白….雪公主。小安终于自己主动说话了,虽然一句话断断续续讲了好一会才说完,但他毕竟主动讲话了。作为搭救的前提,老师说,小安必须训练老师给予的内容。小安便迫不及待地配合老师的训练了。
儿童口吃做配音训练效果也很好
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小老鼠》配音课是小安非常喜欢的课程。课堂上,小安会非常的放松。他觉得很有意思,在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好玩的内容,既有趣又可以学到东西,还可以锻炼说话。小安喜欢刘星和小雪这两个角色,即便喜欢角色但他绝对不开口,他说:不….行,太…难。老师便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说小安可以的!把刘星这个角色的特色一点一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配音,该用什么样的状态表现人物特色。每次上课小安都不忘练习几分钟小老鼠的配音,现在小安把刘星、小雪的角色拿捏的非常到位,不但语言流畅,而且把人物的各自特色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传统口吃矫正的主要方法。两个黄鹂的老师教小安一遍拍着手掌一遍念儿歌或绕口令。小安娴熟的一段是《数枣》——“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现在的课堂上已经可以听到小安同学朗朗的读书声了!一边打着拍子,一边朗读打枣歌,已经没有人知道一段时间前小安小朋友是个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口吃小朋友!小安现在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的父母很高兴,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的改善,慢慢的进步,每次来送小安上课都是些感激的话语!我们希望小安的进步越来越大,早日走出口吃的阴霾,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文/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