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 莎
两个黄鹂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两个黄鹂.儿童戏剧》项目主管
西安外国语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2012年保送研究生,获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曾在陕西电视台、西安广播电台、西安《文化艺术报》、视频等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媒体运营工作。著有《焦虑的灵魂在城乡间漂泊--论贾平凹20世纪末期小说创作中的精神探寻》、《我会戏剧表演》(六册)。
程莎老师写的是:山东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感悟和联想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独幕剧:《不惧孤独》
人物:
林寂——《不惧孤独》24小时书店老板(外表冷漠,行事怪异,内心善良)
依依——老板女儿(弃婴,被林寂收养,古灵精怪、早熟,8岁)
安然——都市金领(外表强势,内心脆弱)
农夫(容易满足,乐观开朗)
流浪汉(诗人气质,内心富足)
事情发生在中国南部一个小镇。
《不惧孤独》24小时书店临水而居。店内装修寡淡、冷寂,只有看到堆放到屋顶的那些书,才有了“不惧孤独”之感。无法界定它该归属哪类,不是中式古朴,英式厚重,也不是日式文艺,只能感受到,它是一座黑暗里触手可及的秘密花园。水上之窗是它连接天地的“通灵口”,汲取天之包容,水之阴柔,地之豁达,这便是《不惧孤独》的气质。
店内,地板和贴墙的长凳挤满了读书人。绕过几条书堆出的小道,抬头寻找才可找到店老板林寂的身影,他像拥有魔法的守夜人,保护着书,慰藉着人。夜已深,此时是《不惧孤独》热闹的时候了。
林寂: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朗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般的语气)
依依:爸爸,你可不可以成熟点,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无论离别、隔离、恐惧甚至伤害,还是一颗心魂需要与另外的心魂相融合,书只是媒介!(成人的口吻,不屑的眼神)
林寂:(从屋顶的书堆里下来)确有几分道理!不过你怎么会有如此感悟?
依依:(看着手中的书,眼神里透出一种惊人的成熟感)秘密!(继续看她手里的那本纪伯伦的《沙与沫》)
[稍缓]
安然:(合上手里的书,起身走向书架抽出一本《百年孤独》)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狂热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落寞的神情)
林寂:(整理地上的散书)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孤独又有何惧?《不惧孤独》让你身心有所归依。
安然:这间屋子确有魔力,一走进便万劫不复,在万劫不复中回归本我。(如释重负的语气)给我倒杯咖啡吧。(随手拿了本《霍乱时期的爱情》)
林寂:自给自足!独自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没人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抱了一堆书转身消失了)
[稍缓,一只长满茧子的手推开了《不惧孤独》的门]
农夫:这就是天堂的样子?(在书店里兜兜转转)
林寂:于您是天堂,于我是地狱。(认真地擦拭着那幅不知名的画——《地狱的样子》)
农夫:不管是啥,这里确实好,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翻阅似懂非懂的书)
林寂:人的需要,是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凭借那种手段发展起来的。有的人终身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寻求满足。你并不孤独!(认真地看了一眼农夫)
农夫: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或许它只属于上流社会,我想我也不需要明白。(露出清澈健康的笑)
林寂: 人们喜欢带着极端的偏见在不着边际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本质。朋友,你很快乐!
(农夫静静地坐在长凳上,眼前放了一本《岛上书店》)
[衣衫褴褛,造型偏颇的干瘦男子摇摇晃晃地走进《不惧孤独》]
流浪汉: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不惧孤独“太过露骨。(摇着头,审视着店里的一切)
林寂:坦率本不具魅力,根植内心的表露和坦率是可爱的。欢迎你!
流浪汉: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低头深思,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林寂:(凝视着流浪者)一个伟大的人往往遭受排挤、压抑,甚至被人斥为哗众取宠而陆于孤独之中。
流浪汉:要有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转头看着依依)从此再不提及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依依:你像诗人!(拉着流浪汉的衣襟)
流浪汉:我只是远方忠诚的儿子!(继续翻阅着《恶之花》)
林寂: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孤独便也如此,《不惧孤独》还可生存!
依依:爸爸,爱也是孤独吗?
——幕落